11月26日,437ccm必赢国际第九届研究生“学术十杰”评选活动正式落下帷幕,经院部推荐、答辩评审,我院赵宇鑫、王国玮、吴乐乐最终获评研究生“学术十杰”荣誉称号,吴桂良、冯锐获“学术十杰”提名奖。
本届研究生“学术十杰”是在综合考察入围的2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评分标准择优选出。研究生“学术十杰”是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学术方面的最高荣誉称号,在研究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术十杰”的评选,展现了我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与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树立学习榜样,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我校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赵宇鑫,男,201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闫子峰教授,现从事化工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英文学术论文8篇,影响因子大于30,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报告2篇(EI检索),在投一区SCI英文论文3篇,SCI期刊Nanoscale,Nano Research审稿人,国际期刊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特约客座编辑,美国化学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参与科研项目五项;曾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山东石油学会奖学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资格等多项荣誉。
王国玮,女,2011年硕博连读,师从山红红教授,现从事低碳烷烃催化脱氢催化剂的研究工作。博士期间发表论文15篇,一作SCI检索7篇(影响因子加和33.2,其中两篇影响因子7.572),一作EI检索1篇。以第二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参与国家、中石油等3项项目;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吴乐乐,男,2013年硕士研究生,师从邓文安教授,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中,EI收录7篇(第1作者6篇),申请专利3项,以第1发明人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项(目前我校为数不多的以硕士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的发明专利之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1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4项;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4项,各类奖励及称号20余项,一直参与重油加氢工艺中试放大的研究工作,在所从事的“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构建了煤焦油渣油加氢裂化生焦模型。是我校2014年“王涛英才奖学金”唯一的硕士获得者,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是全国五星级环保大使和全国首个AICHE研究生分会的主要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