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8日, “全国化工类专业教学成果推广暨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主办,以2014年获得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化工类专业教学成果汇报为主题,交流获奖经验,研讨化工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经验;会议同时组织开展了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交流和示范,充分发挥精品课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静康院士结合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规划阐述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天津大学、常州大学分别汇报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437ccm必赢国际和南京工业大学分别介绍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型大学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是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和“基于‘课程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对接的特色化工人才培养”。会上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张凤宝教授还对《化工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
核心课程经验交流会上,教师们就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等6门课程进行了分组研讨,30多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在会上发言。代表们的发言涉及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等。
代表们认为:本次会议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目的性强,收获丰硕,对于进一步促进全国化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化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