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刊发我院学生李毅然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16-04-15发布人:化学工程学院浏览次数:486

      

    近日,我校化学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李毅然的科研成果《一种基于银@金核-壳纳米粒子对于氰化物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可视化便捷检测方法 》(A convenient colorimetric method for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cyanide using Ag@Au core-shell nanoparticles)被国际学术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影响因子4.097,SCI二区TOP)刊发。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基于银@金核-壳纳米探针对于氰化物的可视化高效检测方法,其在饮用水和市政废水的检测中均体现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该论文指导教师/通讯作者为我校理学院曾景斌副教授,论文第一作者为李毅然,437ccm必赢国际为研究成果第一完成单位。

  氰化物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冶金、电镀、有机合成及塑料制造等工业领域中,但其本身为剧毒危险品,因此对环境水样中氰化物浓度的快速检测十分重要。当前检测氰化物的方法多为荧光法、色谱法等,需要大型仪器和专业操作人员的支持才可实现,因而不利于氰化物的实时和现场检测。基于银@金核-壳纳米探针对于氰化物的可视化高效检测方法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李毅然的研究基于氰根离子可以在氧气的共同作用下对金与银进行刻蚀这一科学事实所设计。研究工作首先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以其为核生长金纳米,制备具有银@金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利用氰根对金、银纳米粒子的刻蚀,导致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波长发生变化,进而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和光谱变化,达到定量测定氰化物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和市政废水中氰化物的快速检测。其饮用水中的检测限达到0.4μM,是目前报道的水中检测氰化物的最灵敏方法;而对于市政废水的检测,其检测限能在无任何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达到4μM。

  该科研成果得到审稿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不仅能够实现对氰化物的可视化高效检测,同时也对以纳米探针为基础的比色传感器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为化学传感器领域的领头期刊之一,所收录的科研论文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

  论文详情见: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400516300223

【作者:   审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