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原近照
我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潘原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开展的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中,作为本校唯一入选者、山东省两名入选者之一,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本次评选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通过选树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典型,向全社会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在青少年中推动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建功“十三五”。评选活动在各地区严格选拔、认真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评审委员会审核评定,100名青少年被授予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潘原,男,中共党员,2013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柳云骐教授、刘晨光教授,现从事纳米结构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可控合成与组装及其在能源转化方面的研究。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19篇,包括SCI一区6篇(3篇J. Mater. Chem. A IF=8.262,1篇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 IF=7.145,2篇J. Power. Sources,IF=6.333),SCI二区4篇,SCI三区2篇,第一作者SCI影响因子累计66,截止目前论文被引用1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40余次。其中2篇被选为封面论文,2篇获评汤森路透ESI高被引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6项。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海牛环境-优秀博士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437ccm必赢国际第十届研究生“学术十杰”、“王涛英才奖学金”提名奖、优秀研究生干部、博萃节科技学术活动积极分子等多项荣誉称号。
据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共青团发掘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品牌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开始学习探索,通过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一批又一批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2004年,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经党中央批准,根据邓小平同志遗愿,邓小平同志亲属捐献出邓小平同志生前全部稿费,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十几年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在引导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智慧、展现青少年的创造潜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便是基金对青少年支持鼓励的一部分,对科技创新方面展现突出成绩或显示较大潜力的在校大、中、小学生,每年评选奖励100人左右,迄今为止已有900名学生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一崇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