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化学工程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燃料与能源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江胜娟在“新能源化学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科研成果《小桉树生物质低温热处理过程中芳环结构的形成》(Formation of aromatic ring structures during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mallee wood cylinders at low temperature)、《生物质衍生的木糖及呋喃甲醛在酸催化下转化为乙酰丙酸酯的一步法合成》(One-pot conversion of biomass-derived xylose and furfural into levulinate esters via acid catalysis)以及《热预处理与非原位粉碎对小桉树生物质热解的影响》(Effect of thermal pretreatment and ex-situ grinding on the pyrolysis of mallee wood cylinders)相继被化工领域著名期刊《应用能源》(Applied Energy)、《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s)以及《燃料加工技术》(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刊发,江胜娟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其国内导师为夏道宏教授,国外导师为ChunZhu Li教授。
论文《小桉树生物质低温热处理过程中芳环结构的形成》,采用溶剂萃取法研究了小桉树木质材料大颗粒在低温热处理条件下稠环芳香化合物的生成状况,发现在热处理温度低至150oC时,生物质热解产生的单环芳香环结构进一步缩合生成稠环芳香环结构。这将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芳香环结构的生成,对工艺条件的优选至关重要。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该方法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芳香环结构的生成,研究结果对技术工业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生物质衍生的木糖及呋喃甲醛在酸催化下转化为乙酰丙酸酯的一步法合成》,利用甲缩醛/甲醇混合溶剂为反应媒介,只通过酸催化剂——乙酰丙酸将生物质衍生的木糖及呋喃甲醛一步转化为乙酰丙酸酯,反应过程简单、高效。该研究为从生物质中获取乙酰丙酸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该合成方法简单易行,研究结果对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论文《热预处理与非原位粉碎对小桉树生物质热解的影响》,采用热处理和非原位粉碎相结合的方式,发现控制生物质热处理温度(≤200oC)结合粉碎可显著提高重质生物油的产率,且改善了生物油的组成。论文评审专家认为,通过探索粉碎热解的影响机制,为大颗粒木质生物质的热转化技术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应用能源》(Applied Energy)为能源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属SCI一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7.182,主要刊发新能源与燃料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为化学综合类期刊,属SCI一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6.319,主要刊发与化学相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燃料加工技术》(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为工程技术领域的SCI二区期刊,其最新影响因子为3.752。
论文链接如下: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6261916313149
http://pubs.rsc.org/-/content/articlehtml/2017/cc/c7cc01078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382016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