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经典,沐浴沂蒙精神——学院机关党支部赴沂蒙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教育

发布时间:2017-07-04发布人:孙伟浏览次数:294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魏孟吉 摄影

沂蒙红嫂纪念馆 

    为庆祝建党96周年、建军90周年,同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支部日常工作制度,7月1日,学院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赴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进行实践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程,接受红色教育。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沂南两县交界处,地形复杂,山势峻峭。70年前,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五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华东野战军于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成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典型,孟良崮也自此名扬。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孟良崮烈士陵园内,于1984年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

    在纪念馆内,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通过观看沙盘演示、文献照片、实物展示、革命影像等历史资料了解了孟良崮战役全过程。展馆内陈列的一系列珍藏照片、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一幕幕生动感人的画面,跃然眼前,不免令人心生悲怆激动之情。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掩埋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2800多名烈士的英名。如今,战争硝烟已经褪去,这里已是安闲静谧,高林耸立。但是走在曲折而上的石阶上时,当年的豪迈情怀仍能使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感慨于烈士们一心为民的无私精神,更感慨于他们忠党爱国的坚定信念。

    沂蒙红嫂纪念馆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全馆共分8个部分,12个展馆24个展室,以文、图、照片、荧屏、声像、光、雕塑和实物相结合,以光彩照人的红色人物和震撼心灵的革命斗争故事,详细地介绍了发生在鲁中、鲁中南区的“红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无私奉献和丰功伟绩,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的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

    参观学习过程中,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做军鞋的“沂蒙六姐妹”、带领姐妹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妇救会会长李桂芳……,党员干部们被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所吸引。据统计,抗战期间,沂蒙革命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沂蒙红嫂们谱写出了一曲曲浓浓军民鱼水情。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件件鲜活事例,无不用大爱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

    通过实践学习,每一位同志都深受感动,深刻感受到了沂蒙老区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是沂蒙人民无怨无悔、始终如一的支持,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犹豫,大力支前、舍生忘死。战火纷飞的年代,朴实的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从此与共产党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沂蒙人民的拥军史再一次证明只有拥有群众、团结群众,我们党才能保持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历史也再一次证明,只有选择共产党、追随共产党,人民才能走出旧社会的阴霾,迈向新社会的光明之路。

    据悉,学院机关党支部本学期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结合“建军90周年”主题,预先学习、实践参观、总结提高,分三个阶段开展系列组织活动,并致力将活动打造成基层组织生活“精品”。本次主题实践学习前,支部已经组织了专题党课。另据悉,“沂蒙精神”系列活动的组织,也旨在贯彻落实学校组织部《关于开展校外党员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知要求,使“学习、实践、思考、提高”贯穿活动始终,确保每一名党员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成长进步,确保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孙伟   审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