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利完成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古镇口校区的整体搬迁,8月1日,学院召开教授委员会扩大会议,深入研讨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古镇口校区搬迁方案。会议由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刘晨光主持,院长刘欣梅、党委书记张永宁、教授委员会委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课题组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上,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柴永明从搬迁方案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原则、现有课题组详细情况调研、科研方向整合、科研团队融合、科研实验室规划、办公区规划、中试装置区规划、仪器设备搬迁、智能化建设、经费预算、搬迁时间节点以及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详细汇报了搬迁方案。与会人员深入参与讨论,并从实验室的未来发展、科研方向的交叉与融合、化学试剂和大型分析仪器的共享与管理、实验室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搬迁古镇口,不仅仅涉及到实验室现有课题组、仪器分析中心、中试平台和油品分析平台的搬迁,同时要新建特种燃料研发与检测中心,是搬迁、整合、新建一体化同步实施的重大任务,是重点实验室发展史上一次大的战略调整。因此,院长刘欣梅和党委书记张永宁要求,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要以此次整体搬迁为契机,实现研究方向整合、科研团队融合、科研平台升级,并打造大研究团队、承担大科研任务、形成大科研成果,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会议要求相关负责人要根据教授委员会扩大会议的意见和建议,尽快完善搬迁方案并上报学校。会议还通报了驻鲁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项目——特种燃料研发与检测中心的建设方案。
8月5日,学院邀请发展规划处、实验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基建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就实验室搬迁方案和古镇口校区西区规划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议由院长刘欣梅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宁、副院长刘东、刘义、院长助理陈小博、办公室主任李时平等参加。会上,各个职能部处负责人在深入了解化学工程学院现有科研用房、教学用房、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搬迁方案后,充分肯定学院和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学校整体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实验室能够从实际出发、超前规划,不仅实现了现有逸夫楼科研实验室的搬迁,而且进行了科研方向的整合与科研团队的融合,并对未来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具有前瞻性。同时,各个职能部处负责人一致表示,将为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整体搬迁提供大力支持。院长刘欣梅首先感谢了四个职能部处对学院和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大力支持,同时表示古镇口校区搬迁是学院“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头等大事,也是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学院高度重视,一定会把握此次机会,实现快速发展。党委书记张永宁指出,化工学院的发展离不开职能部处的支持,通过此次会议,相关职能部处也进一步了解了化工学院在教学、科研用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搬迁和古镇口校区的下一步规划创造了良好条件,相信在职能部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一定可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学校部署的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古镇口校区的搬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