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和石油加工课程虚拟教研室联合召开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主题研讨会。教务处侯影飞处长,时金华副处长,学院院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刘欣梅教授,学院副院长刘义教授,以及来自两个虚拟教研室18个成员高校的277名教师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侯影飞处长在致词中肯定了虚拟教研室在带动校内外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利用虚拟教研室平台,加强各兄弟院校间的协同合作,解决当前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关键问题,并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在专家报告环节中,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邓益强副教授作了题为《党建引领促进产学研,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将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经验,强调了党支部建设在培养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孟祥海教授作了题为《石油加工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从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思政设计、思政案例、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石油加工课程的建设经验,并为行业特色课程思政教学范式提供了许多生动的典型案例。437ccm必赢国际张海鹏副教授作了题为《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报告,提出要充分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以及价值理念,梳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方式,倾听学生心声,善于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会议自由讨论阶段,参会教师踊跃发言,讨论了各自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围绕如何分享不同院校、不同课程之间的先进经验、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如何有机融合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案例等具体问题展开研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刘欣梅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教研室平台可实现教师队伍、课程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共融共通,从而促进化工专业课程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此次课程思政主题研讨会是两个虚拟教研室的一次重要活动,就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凝聚了共识、深化了理解,为虚拟教研室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专业特色凝练奠定了基础,也是虚拟教研室联合组织教研活动的有益探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简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由14所共建石油类高校专业负责人、系室负责人、专业课程骨干教师和来自四家知名企业技术专家等组成,437ccm必赢国际刘欣梅教授为教研室负责人,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分别牵头承担虚拟教研室组织、理论课程、实践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特色教材和师资队伍等建设和研究任务,以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师资、课程建设水平,共同探索“智能+”时代行业类特色高校跨校化工专业虚拟教研室运行机制和建设模式,建成全国性跨校专业标杆虚拟教研室组织。
石油加工课程虚拟教研室简介
石油加工课程虚拟教研室是由14所石油类院校联合组建的课程群教研室,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涉及的课程包括石油加工工程、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工艺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徐春明院士为教研室负责人。虚拟教研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探索建设跨地区、跨高校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石油加工课程群和教学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支撑,为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培育优秀人才。